[中医虚实辨证]中医是如何区分虚实

中医虚实辨证

 中医虚实辨证:

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纲领,即虚与实主要是反映病变过程中人体正气的强弱和致病邪气的盛衰。

实主要指邪气盛实,多见于新患之疾。

虚主要指正气不足,多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

《素问·通评虚实论》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素问·调经论》说,百病之生,皆有虚实之说。

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帛书中就有治病者,取有余而益不足的记载。

《景岳全书·传忠录》亦说,虚实者,有余不足也。

实主要指邪气盛实,虚主要指正气不足。

所以实与虚是用以概括和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

一、实证

实证是对人体感受外邪,或疾病过程中阴阳气血失调而以阳、热、滞、闭等为主,或体内病理产物蓄积,所形成的各种临床证候的概括。

实证以邪气充盛、停积为主,但正气尚未虚衰,有充分的抗邪能力,故邪正斗争一般较为剧烈,而表现为有余、强烈、停聚的特点。

实证是非常笼统的概念,范围极为广泛,临床表现十分复杂,其病因病机主要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风寒暑湿燥火、疫疠以及虫毒等邪气侵犯人体,正气奋起抗邪,故病势较为亢奋、急迫,以寒热显著、疼痛剧烈、呕泻咳喘明显、二便不通、脉实等症为突出表现;二是内脏机能失调,气化障碍,导致气机阻滞,以及形成痰、饮、水、湿、脓、瘀血、宿食等,有形病理产物壅聚停积于体内。

因此,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热邪、燥邪、疫毒为病,痰、饮、水气、食积、虫积、气滞、血瘀、脓等病理改变,一般都属实证的范畴。

由于感邪性质的差异,致病的病理产物不同,以及病邪侵袭、停积部位的差别,因而各自有着不同的证候表现,临床一般是新起、暴病多实证,病情激剧者多实证,体质壮实者多实证。

二、虚证

虚证是对人体正气虚弱、不足为主所产生的各种虚弱证候的概括。

虚证反映人体正气虚弱、不足而邪气并不明显。

人体正气包括阳气、阴液、精、血、津液、营、卫等,故阳虚、阴虚、气虚、血虚、津液亏虚、精髓亏虚、营虚、卫气虚等,都属于虚证的范畴。

根据正气虚损的程度不同,临床又有不足、亏虚、虚弱、虚衰、亡脱之类模糊定量描述。

虚证的形成,可以由先天禀赋不足所导致,但主要是由后天失调和疾病耗损所产生。

如饮食失调,营血生化之源不足;思虑太过、悲哀卒恐、过度劳倦等,耗伤气血营阴;房室不节,耗损肾精元气;久病失治、误治,损伤正气;大吐、大泻、大汗、出血、失精等致阴液气血耗损等,均可形成虚证。

各种虚证的表现极不一致,临床一般是以久病、势缓者多虚证,耗损过多者多虚证,体质素弱者多虚证。

三、虚证和实证的鉴别

从临床来看,有一些症状,可出现于实证,也可见于虚证。

例如,腹痛,虚证实证均可发生。

因此,要鉴别虚实,必须四诊合参,通过望形体,舌象,闻声息,问起病,按胸腹,脉象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一般说来,虚证必身体虚弱,实证多身体粗壮。

虚证者声息低微,实证者声高息粗。

久病多虚,暴病多实。

舌质淡嫩,脉象无力为虚;舌质苍老,脉象有力为实。

四、虚证和实证的关系

疾病是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由于体质、治疗、护理等诸因素的影响,虚证与实证常发生虚实错杂、虚实转化、虚实真假等证候表现。

若不加以细察,容易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