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春归无寻处的下一句 [长恨春寻无觅处的下句是]

应是“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大林寺桃花①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②,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③,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

①大林寺:指庐山上大林寺。

地址在牯岭西大林峰南,是佛教胜地之一。

②芳菲:花草。

③长:常。

[赏析]

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因为是闲职,无实际公事可办,故在闲暇中几次漫游庐山。

元和十二年(817)四月,白居易偕同友人游大林寺,作《游大林寺序》以记此行。

这是一篇文辞优美的写景小品,重点描写了大林寺景色气候的优美。

文中附有绝句一首,就是这首《大林寺桃花》,也是一篇难得的写景佳作。

作者在《游大林寺序》中,描绘大林寺的风景,曾说:“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是孟夏,如正、二月天。

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村落)不同。

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

”这首小诗即是通过荒野小寺中,桃树开花时节的异常来显示此地春天的姗姗来迟。

人们总是喜爱春天的。

春天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给人以美的遐想。

可是春光毕竟不能长驻,到四月份时花草都已凋零。

这对喜爱春光的诗人来说,不能不说是极其遗憾的事。

所以他“长恨春归无觅处”。

然而在这大林寺中,,诗人竟意外地见到“山寺桃花始盛开”,不仅大喜过望,以为又找到了春天。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表达了诗人重新发现春光时的欢欣,传达出诗人重新发现美时的喜悦。

小诗与游记浑然一体,风格隽永,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