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原文]雨巷翻译成现代文

《雨巷》

作者: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

她默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

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

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

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的明朗、沉挚。

【作品赏析】

在讲解了《雨巷》一诗歌的大致内容后,让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这首诗歌在写作手法上的特色。

我们看到:这首诗歌表面上所写的是一对青年男女在雨巷中相逢而又无言地分离的事以及这件事在他们的思想感情上所引起的震动。

我们可以相信:诗歌中所写的事件是以诗人生活中的类似的现实事件为基础的;但即使这样,我们也不难看出:诗歌中所写的事物是另有象征之意的。

其中的“丁香姑娘”除了可以看作诗人的理想爱人的化身外,完全可以看成是诗人所追求的其他理想的象征。

而“雨巷”除了可以看作一条现实的江南城市梅雨季节的小巷外,同样完全可以看作是诗人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的象征(雨巷中的“颓圮的篱墙”则又是爱情失败或理想破灭的一个微观层次的象征)。

至于“雨巷”中两个青年男女不期而遇而又失之交臂的故事,除了可以看作一个真实的爱情事件的再现外,也完全可以看作是作者追求理想而不得这一精神历程的象征。

而诗人在诗歌中所抒发的感情,除了可以看作诗人对于爱情失败的咏叹外,也完全可以看作是诗人对于理想破灭的悲悼。

在理解了全诗歌的象征意义之后,我们会发现:这首诗歌的意义其实要比字面意义丰富地多。

这种字面意义之外另有一层与字面意义具有暗喻关系的意义,就是象征意义。

这首诗歌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是由诗人所采用的象征手法所造成的。

所谓象征(也即暗喻),即表面上只写喻体(被喻的本体不出现),暗中却又通过喻体指向本体。

由于在象征中本体不出现,因而,接受者对于喻体暗中所指的本体到底是什么是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或可以同时有多种理解的,这就造成了象征意义的不确定性。

科学和理论活动(追求语义的精确性和单义性)不同,在诗歌歌创作和欣赏活动中,人们往往追求意义的丰富、多样乃至含糊、隐秘,象征手法的运用正是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的一种重要途径。

诗人戴望舒深受法国象征诗歌派(尤其是魏尔伦)的影响(戴曾翻译过魏尔伦的诗歌),对象征主义的创作手法赞赏不已,这首诗歌就是他运用象征主义手法来创作汉语白话新诗歌的一个成功范例。

值得注意的是,诗人戴望舒所采用的全面的象征主义诗歌歌创作方法(说明:全面的象征主义创作方法不仅包括狭义的象征手法,还包括新颖奇特的象征意象的创造、通感的运用(各种感觉之间的借代和超常组合)、色彩的描绘和布置、音乐性的创造等)虽然可以说主要是从法国引进的(狭义的象征手法则在中国古代诗歌歌中也有较广泛的运用),但他所用的象征形象或意象(喻体)却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式乃至中国江南式的。

因为:诗歌中用来形容“姑娘”的“丁香”是中国古代诗歌歌常用的一个象征形象;诗歌中的“(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则是中国江南城市所具有的典型风貌;出现在江南城市的“雨巷”中“撑着油纸伞”的“丁香一样的姑娘”显然是一个具有中国江南特色的女性形象。

诗歌歌内容上的彻底的中国化和表现手法上的全面的西方化的完美结合,使得这首诗歌的一般中国读者也能较为轻松地读懂这首诗歌的大致内容,而不像面对某些食洋不化的现代派诗歌歌那样感到不知所云。

由此,我们可以说,诗人戴望舒的《雨巷》这首诗歌是法国象征主义的诗歌歌创作手法与中国传统的诗歌歌意象完美结合的一个成功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