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赏析|醉翁亭记句子赏析

原文

醉翁亭记北宋欧阳修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环滁(chú)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yá)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zhāo)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yǔ)偻(lǚ)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hān)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gōng)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夫”字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读作(fú,第二声),但由于现代人读惯了,因此(fū,第一声)也不能算错。

译文

粟润湘篆书《醉翁亭记》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秀丽。

远远望去,那草木繁茂又幽深又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

沿山路行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出的,是酿泉。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四角向上翘起,像飞鸟展开翅膀一样的亭子高踞于水泉之上,这就是醉翁亭。

建造亭子的是谁?是山里的智仙和尚。

给它命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的。

太守同宾客来到这里饮酒,喝少量的酒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个别号叫“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中。

像那太阳出来的时候,树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显得昏暗,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幻不定之时,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位低落时,水底的石头裸露出来,这是山中的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

早晨进山游玩,到傍晚才回来,一年四季的风景不一样,人们的乐趣也就没有穷尽。

至于背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行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老少少,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是滁州人在游玩。

来到溪边钓鱼,溪水深的地方鱼儿肥;用酿泉的泉水酿酒,泉水香甜而酒清冽;山中的野味野菜各种各样在面前摆着,这是太守举行酒宴。

宴饮酣畅的乐趣,不在于音乐(助兴),投壶的投中,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或起或坐,大声叫嚷的,是宾客们尽情地欢乐。

一个脸色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夕阳落到山顶,人影疏疏落落,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在后面,树林枝叶茂密成荫,鸟雀到处鸣叫,这是游人离去鸟雀就欢乐了,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懂得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着太守一同游玩为快乐,却不知道太守因他们的快乐而快乐。

喝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记述这件乐事的人,是太守。

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

[编辑本段]字词句分析

难字生字

1.滁chú

2.琅琊lángyá

3.霏fēi

4.穴xué

5.伛偻yǔlǚ

6.蔌sù

7弈yì

8.辄zhé

9.觥gōng

10.暝míng

11壑hè

12晦huì

13阴翳yì

词语解释:

1.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滁州在安徽省东部。

环:环绕。

2.皆:全、都。

3.林:树林。

4.壑:山谷。

尤:格外。

5.蔚然:茂盛的样子。

6.深秀:幽深秀丽。

7.山:名词作状语,沿山路。

8.行:走。

9.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10.回:回环,曲折环绕。

11.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2.临:坐落。

13.作:建造。

14.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

15.谓:命名(太守自谓也。

);为,是(太守谓谁?)。

16.辄:就。

17.号:取别号。

18.曰:称为。

19.意:情趣。

20.乎:相当于“于”,介词。

21.得:领会。

22.寓:寄托。

23.若:像。

24.夫:那。

(若夫:文言文里承接上文而引出里一层意思时常用,近乎“要说那。

”、“像那。

”)

25.而:就,表顺承的连词。

26.林霏:树林里的雾气。

霏:雾气。

27.开:散开。

28.云归:烟云聚拢。

29.岩穴:山谷。

30.暝:昏暗。

31.晦:阴暗。

32.朝:早晨。

33.暮:傍晚。

34.芳:香花。

35.发:盛开。

36.佳:美好的。

37.秀:草木茂盛(标准)

38.繁:浓郁的。

39.高:高爽。

40.穷:穷尽。

.

41.负:背着。

行:走路。

42.休:休息。

43.应:应答。

44.伛偻提携:伛偻:驼背,这里指代老年人。

提携:搀扶,带领,这里指代小孩子。

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

这里指老老小小的行人。

45.临:来到

46.渔:捕鱼,名词作动词。

47.酿泉:用酿泉,名词作状语。

48.为:制。

49.洌:清澈。

50.山肴:野味。

51.野蔌:野菜。

蔌,蔬菜。

52.杂然:交错的样子。

53.前:在前面。

54.陈:摆开,摆放。

55.酣:尽兴地喝酒。

56.非丝非竹:不在于音乐。

丝:弦乐器。

竹:管乐器。

(丝竹,泛指音乐。

57..射:这里指宴饮时的一种游戏,即以箭投壶中,以能否投进决胜负,叫做投壶。

也有可能是猜谜,古时亦叫射覆。

58.弈:下棋。

59.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60.觥:酒杯。

61.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用的签子。

62.苍颜:脸色苍老。

63.颓然:醉醺醺的样子,形容醉态,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

64.乎:相当于“于”。

65.从:跟随。

66.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

67.翳:遮盖。

68.鸣声上下:意思是到处是鸟叫声。

69.上下:树的上部和下部。

70.乐其乐:第一个乐,以...为乐。

第二个乐,感到快乐的事情。

71.醉:喝醉

72.乐:欢乐

73.述:记述。

74.谓:为,是。

75.庐陵:庐陵郡,就是吉州。

现在江西省吉安市。

76.诸:那些。

77.望:远望。

78.故:所以。

79.在乎:在于。

80.归:聚拢。

81.去:离开去.。

82.而(云归而岩穴暝):便

83.已而(已而夕阳在山):不久

一词多义

乐:①不知太守之乐其乐:(第一个乐)以……为乐:(第二个乐)乐趣

②山水之乐:乐趣

③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快乐

归:①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去

②云归而岩穴暝:聚拢

谓:①太守自谓也:命名

②太守谓谁?:是

也:①环滁皆山也:表陈述

②山之僧智仙也:表肯定

③在乎山水之间也:语气助词,无实义

秀:①蔚然而深秀者:秀丽

②佳木秀而繁阴:繁荣滋长

临: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高居,坐落在高处

②临溪而渔:来到

而:①而年又最高:表并列,并且

②日出而林霏开:表承接,然后

③朝而往:表修饰,不译

④溪深而鱼肥:表递进,而且

⑤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然而

赏析:1.全文围绕一个“乐”字,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心情。

2.全文第一段由滁州写到琅琊山,再写琅琊山的泉,最后写到了泉边的醉翁亭。

由远及近,层层递进。

描写形象,富有动感。

并解释了“醉翁”的由来,为下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做铺垫。

3.第二段写了山间景色朝暮的变化,四季景色的变化,作者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安静,和平。

4.第三段突出了一个“乐”字,渲染出一幅恬静的画面——滁人游山之乐于太守宴游之乐。

5.第四段,曲终人散,宴后也有乐。

体现了作者与自然界,与人之间的和谐,含蓄地点明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词类活用

(1)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3)山行六七里(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4)杂然而前陈者(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5)翼然临于泉上。

(翼:名词作形容词,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6)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活用作动词,称呼)

古今异义

醉翁之意不在酒

古义:情趣。

今义:意思或愿望。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古义:离开

今义:到、往

颓然乎其间者

古义:醉醺醺的样子

今义:颓废的样子

野芳发而幽香

古义:香花

今义:芳香

名句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文章分析

整体把握

特殊句式:贯穿文章的一个句式:……者,……也(共21个),…而…(共25个)。

应译为:……是……。

这是文言文的判断句式。

中心思想:全文以“乐”字为线索,层层深入,通过对滁州优美风景的描写,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乐民所乐的旷达情怀,抒发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忧愁的复杂感情。

各段段意:第一段:交代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及得名的缘由

第二段:早晚的景象变化和四季的不同景色

第三段:滁人的游山之乐和太守的宴游之乐

第四段:作者日暮醉归,在议论中含蓄点明自己寄情山水和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理解背诵:1、滁州的地理环境:环滁皆山也。

2、自问自答道出醉翁亭的来历: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3、醉翁雅号的由来: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醉翁也。

4、全文的核心命意,为写景抒情定下感情基调: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5、将游玩观赏的乐趣融于宴饮之中或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朝暮之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7、四时之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8、醉翁的自画像: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9、醉罢晚归: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文章成语

【觥筹交错】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

形容宴饮尽欢。

【峰回路转】亦作「山回路转」。

①谓山势曲折,道路随之迂回。

②今常以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

【醉翁之意不在酒】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后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也比喻别有用心。

【风霜高洁】宋欧阳修《醉翁亭记》:指天气高爽霜色洁白,秋高气爽。

【水落石出】宋欧阳修《醉翁亭记》:本谓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

后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完全显露。

【前呼后应】:本意是前面的人在呼喊,后面的人在应答。

现多用来比喻写文章首尾呼应。

【往来不绝】:来来往往而不停绝,络绎不绝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53386218.html?fr=ala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