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怎么分篇章:千字文分分6个部分

《千字文》行文流畅,气势磅礴,辞藻华丽。

但由于时代久远,内容已不易理解。

《千字文》分为4个部分,称之为四章。

第一句“天地玄黄”至第三十六句“赖及万方”为第一部分。

先从天地开辟讲起。

有了天地,就有了日月、星辰、云雨、霜雾和四时寒暑的变化,也就有了孕生于大地的金玉、铁器 (剑)、珍宝、果品、菜蔬,以及江河湖海、飞鸟游鱼,天地之间也就出现了人和时代的变迁。

此外,还讲述了人类的早期历史和商汤、周武王时期的盛世表现,即文中所说的“坐朝问道,垂拱平章。

爱育黎首,臣伏戎羌。

遐迩一体,率宾归王。

鸣凤在竹,白驹食场。

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第二部分从第三十七句“盖此身发”至第一百零二句“好爵自縻”,重在讲述人的修养标准和原则,也就是修身的工夫。

指出人要孝亲,珍惜父母给予的身段,“恭维鞠养,岂敢毁伤”;做人要“知过必改”,讲信用,保持纯真本色,树立良好的形象和信誉。

“信使可覆,器欲难量。

墨悲丝染,诗赞羔羊”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接着文中对忠、孝和人的言谈举止、交友、保真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第一百零三句“都邑华夏”至第一百六十二句“岩岫杳冥”为第三部分,主要讲述与统治有关的各方面问题。

此章首言京城形胜,极力描绘都邑之壮丽,“宫殿盘郁,楼观飞惊”。

接着叙述京城之中汇集的丰富典籍和大批英才,“既集坟典,亦聚群英”,重在表现上层社会的豪华生活和他们的文治武功。

最后描述了国家疆域的广阔和风景的秀美, “九州禹迹,百郡秦并……旷远绵邈,岩岫杳冥”。

第四部分自第一百六十三句“治本于农”至第二百四十八句“愚蒙等诮”,主要描述恬淡的田园生活,赞美那些甘于寂寞,不为名利羁绊的人,对民间温馨的人情向往之至。

最后,还有两句“谓语助者,焉哉乎也”,是作者自谦之词,没有特别含义,单列出来而已。

扩展资料

千字文,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韵、不对仗的文字,被称为“笔”,而非“文”)。

梁武帝(502—549年)命人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取1000个不重复汉字,命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编纂成文。

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

《千字文》语句平白如话,易诵易记,并译有英文版、法文版、拉丁文版、意大利文版,是中国影响很大的儿童启蒙读物。

文中1000字本来不得有所重复,但周兴嗣在编纂文章时,却重复了一个“洁”字(洁、絜为同义异体字)。

因此,《千字文》实际只运用了999字。

中国大陆实行简化字、归并异体字后,其简体中文版本剩下九百九十余个相异汉字。

创作背景

中国很早就出现了专门用于启蒙的识字课本,秦代出现的有《苍颉篇》、《爰历篇》,汉代则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贾鲂的《滂喜篇》、蔡邕的《劝学篇》、史游的《急就章》,三国时代有《埤苍》、《广苍》、《始学篇》等,这些作品中只有《急就章》对后世产生了影响,其余影响不大。

《急就章》虽然是《苍颉篇》之后较突出的小学之书,但由于流传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其权威性到南北朝时已大不如前,而这一时期出现的一些启蒙读物如《庭诰》、《诂幼》之类,可读性有限。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千字文》问世了。

南朝时期,梁武帝肖衍为了教诸王书法,让殷铁石从王羲之的作品中拓出了一千个不同的字,每个字一张纸,然后把这些无次序的拓片交给周兴嗣,周将其编成了有内容的韵文,这就是流传至21世纪已1400多年的《千字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