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的凝聚力 [关于班级凝聚力的名言(最好8字)]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教师和学生开展各项活动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班级管理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马卡连柯说:“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

就如何提高大学班级的凝聚力,观点:精神指路,活动生成,目标激励,核心引导。

首先,根据每个班的具体情况,应该提倡一种精神,让这种精神能贯穿到班级成员的学习生活的各个细节中去。

班级精神的建设者应是全体学生,他们是真正的主人,应该让他们自己去筹划、去设计。

通过开展一些活动,让他们去发现自身的不足,发现自身或班级最需要什么精神,去发现班级与众不同的风格。

如果说提高班级凝聚力是一种目标,那么班级精神就是一盏明灯,它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然而还要借助于各项活动不断地强化这种精神。

在活动中,让同学们去经历,去体验,去生成,真正内化为自己的追求,那么,实现“我在集体中,集体在我心中”的理想境界就不远了。

其次,必须精心组织有特色的班级活动。

班级组织的特色的活动,能使学生身心愉快,充分享受大家庭的温暖,从而更加热爱这一集体。

我国早期教育史上就有组织学生课余活动的记载。

《学记》记载:“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并提出:“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故以虽离步辅而不及也”。

要求学生学习与游憩相融合。

这样才会使学生感到学习生活愉快,从而亲其师,乐其友,达到信其道坚定不移的目的。

班级活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包括教育活动、教学活动、文娱活动等,开展时必须要有个整体的计划。

应针对学生的特点,精心安排和设计活动。

再次,确立班级的共同奋斗目标。

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基本条件和前提,没有制定班级的长期目标,就没有了全班学生奋斗的方向,从而使学生在奋斗过程中少了共同前进时所需的凝聚力,作为辅导员,也难于把握班级工作的整体思路。

共同目标是通过个体目标的实现而实现的。

个体目标与个体现状的差异体现了学生发展与追求的差异。

集体目标源于个体目标,又高于个体目标。

两者的差异又会诱导学生产生新的追求与需要,调整设置新的目标。

在确立班级奋斗目标时,一定要根据本班具体实际,注意制定的目标切实可行,不要太高以至于无法实现,从而产生不良的影响。

还要注意根据不同学生,分类要求。

对于有的学生可能在努力的过程中反复性很强,这就需要辅导员有足够的耐心,很好地跟踪和及时地总结,只有这样,才能让全班学生一起进步。

最后,培养班干部,形成核心力量。

大学班级的班干部相对于高中时期的班干部,其工作的主动性、工作方法、工作职责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别。

在日常班级工作中,没有人比同学更了解同学,因此,在每个班培养出一个优秀的班委会,能在极大的程度上发挥班级龙头的领导作用。

在培养班干部的工作能力上,我认为:辅导员大胆地放手使用班级干部,不但可以使他们经受锻炼,增长才干,而且还可以使自己从繁忙琐碎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有较多的时间研究带有倾向性的问题,钻研业务。

指导班干部开展班级工作,需要热情、耐心,需要细致入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