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功夫茶简介30字 潮汕功夫茶的历史

工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

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品工夫茶是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工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

即使用乔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州人,也仍然保存着品工夫茶这个风俗。

可以说,有潮州人的地方,便有工夫茶的影子。

“工夫”一词,在潮州话中是作事方法讲究的意思,这里指烹茶品茶方法的讲究,潮州工夫茶有一套讲究茶具、茶叶、用水、冲法、品味的茶经。

“工夫”一般有四解:工程和劳力;素养;造诣,成就的程度;空闲时间。

“工夫”与烹茶方法联袂,称“工夫茶”。

故所谓的工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

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

中国茶道形成于盛唐,《茶经》总其大成,简称“茶经法”。

(《茶经》是潮州工夫茶烹法之本,更是中国工夫茶的“元典”)“茶经法”详载茶艺,包括炙茶、碾末、取火、选水、煮茶、酌茶六个主要程序,组成了“茶艺”的核心内容。

宋、元是中国工夫茶发展期,到了明代是中国工夫茶的鼎盛期,将茶艺推进到尽善尽美的阶段。

潮汕工夫茶艺定式,较早的文字记载是清代俞蛟《梦厂杂著·潮嘉风月·工夫茶》。

及至明国翁辉东撰《潮州茶经·工夫茶》,则以详尽著称。

后之介绍文字,未见有超越其窠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