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生查子》和《忆王孙.春词》 忆王孙·春词

萋萋芳草忆王孙。

柳外楼高空断魂。

杜宇声声不忍闻。

欲黄昏。

雨打梨花深闭门。

鉴赏  

就其所用词语看,全词所用也无非是宋词中惯用的语汇,如柳外高楼、芳草斜阳、梨花带雨、黄昏杜鹃。

但是正像有才情的作曲家仅凭借七个音符的不同组合就能构成无数美妙的乐章一样,这首词也以其富有感染力的意象组合和不露痕迹而天然精巧的构思,描写了一个独立、不可替代的艺术形象。

我们先看一看这首词的结构。

这首词主要是写景,通过写景传达出一种伤春怀人的思绪。

那一份香眇深微的情思是通过景色的转换而逐步加深加浓,逐步显示的。

在场景的转换上,词作又呈为一种由大到小,逐步收束,词终而趋于封闭的心态特征。

此词起笔展示的是一种开阔的伤心碧色:连天芳草,千里萋萋,极目所望,古道晴翠,而思念的人更在天涯芳草外,闺中人的心也轻轻飘扬到天尽头了。

这一句,情与景都呈现出一种杳眇深微的特征。

接下来,场景收束为田间路头杨柳、柳外高楼。

继而,在杜鹃声声中,将到黄昏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场景再次收束为小院梨花带春雨。

最后,螟色入庭院,场景收束为一个无言深闭门的近镜头。

可以想见,闭门人游荡在千里外的芳心也将最后回到常日紧闭的心扉内。

词作结构由大而小,由外而内,由景生情,总体上表现为收束的特征。

这一特征又准确地表现了古代妇女那种内向型的心态。

这首元夜恋旧的《生查子·元夕》是欧阳修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词的上片回忆从前幽会,充满希望与幸福,可见两情是何等欢洽。

而周围的环境,无论是花、灯,还是月、柳,都成了爱的见证,美的表白,未来幸福的图景。

情与景联系在一起,展现了美的意境。

但快乐的时光总是很快成为记忆。

词的下片,笔锋一转,时光飞逝如电,转眼到了“今年元夜时”,把主人公的情思从回忆中拉了回来。

“月与灯依旧”极其概括地交代了今天的环境。

“依旧”两字又把人们的思绪引向上片的描写之中,月色依旧美好,灯市依旧灿烂如昼。

然而已是物是人非,今年的元夕空余自己一个人在此,即使身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却依然无法逃离孤独寂寞的心情。

这是主人公主旨所在,也是他抒情的主体。

词人于人潮涌动中无处寻觅佳人芳踪,心情沮丧,辛酸无奈之泪打湿了自己的衣襟。

旧时天气旧时衣,佳人不见泪黯滴,怎能不伤感遗憾?上句“不见去年人”已有无限伤感隐含其中,末句再把这种伤感之情形象化、明朗化。

物是人非的怅惘,今昔对比的凄凉,由此美景也变为伤感之景,月与灯交织而就的花市夜景即由明亮化为暗淡。

淡漠冷清的伤感弥漫于词的下片。

灯、花、月、柳,在主人公眼里只不过是凄凉的化身、伤感的催化剂、相思的见证。

而今佳人难觅,泪眼看花花亦悲,泪湿衣袖。

<忆王孙春词赏析

忆王孙春词

李重元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高楼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

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赏析注释】

王孙:本指贵族公子,此处指主人公的丈夫。

(1)<忆王孙春词作者精心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出什么样的氛围?

答:

(2)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与李重元词一样,都写到了“断魂”,但其所抒发的感情各不相同,试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

(1)作者精心选取了芳草萋萋、杨柳青青、杜宇悲啼、雨打梨花等四种意象。

这些意象的组合营造出暮春时节令人伤感的氛围。

(2)杜诗写孤身赶路的行人雨中奔波,不见家人,“魂断”指思乡之情;李词写闺中少妇登楼远眺,不见行人,徒使魂销魄断,“断魂”是思夫之愁。

【赏析】漫山遍野的的青草啊,象离人的愁苦一样,无休无尽。

这怎么能不使我想念远离自己的心中的白马王子?杨柳之外高耸的楼宇,就是我终日徒劳地伫立盼望,独自伤神的地方!凄厉的杜鹃一声声啼叫,那悲凄的声音令凭高远眺的闺人不忍听闻。

一天之中又快到黄昏了,淅沥沥的春雨打得梨花零落,忍痛回房,深闭闺门,还是自己去忍受孤独寂寞吧。

这首春词借春景来书写闺中女子触景生情,思念远去情人的伤感情怀。

“萋萋芳草”实际是借用西汉刘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来交代季节,然后交代地方,小楼独居,杨柳成荫,是特别能勾起对情人思念的景象,“空”既是孤寂的伤感,又是失望的哀叹,可见她是一日复一日,一年又一年,可能也“悔教夫婿觅封侯”了吧。

杜宇的啼叫更加深了悲哀的气氛,把盼归不归,欲归难归的“杜鹃啼血”的悲凉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思女回到屋里,听窗外雨打梨花,黄昏独守空房,就显得更为凄苦。

真是痴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