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兵法名言有哪些:兵法名言

用兵虽本于仁义,然其取胜必在诡诈。

出处:宋人张预注《孙子兵法》

译文:用兵打仗虽然要以仁义为本,但取得战争胜利必然要运用诡诈的手段。

赏析:战争是为政治服务的,其出发点应当“本于仁义”;但战争又具有自身的特殊规律,在这个特殊领域里理所当然地要采取一些诡诈手段。

在仁与诡的关系问题上,古代进步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始终主张二者的统一,即将儒家的仁与兵家的诡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仁诡辩证统一的战略指导理论。

仁信与诡诈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战争观范畴,部分儒家学者历来认为二者水火不相容,宋代学者经常用孔子的仁学来攻击孙子的诡道,清代学者则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事实上,孙子既主张讲仁也主张讲诡,他所说的诡并非不仁之诡,而是“仁诡”;他所说的仁并非迂腐之仁,而是智者之仁;在他看来,战场上单讲仁义是虚伪的,打不赢战争才是真正的“不仁之至”。

因此,宋人张预的这句话十分准确地理解了孙子关于仁诡关系的观点。

将帅者,心也;群下者,肢节也。

其心动以诚,则肢节必力;其心动以疑,则肢节必背

出处:《尉缭子•攻权》

译文:将帅好比人的心脏,部属好比人的四肢。

如果决心坚定,四肢的动作必然有力;如果犹豫不定,四肢的动作必然迟疑失灵。

赏析:兵家不仅从将帅与国家关系的角度论述了“安危之主”的定位,而且从军队这一有机系统的角度阐明了“将者心也”的论断。

《司马法》最早从这个角度提出了“将军,身也,卒,肢也,伍,指拇也”的观点,分别对将、卒、伍的地位作了形象的定位。

作者尉缭对这一思想作了进一步的发挥,认为将帅如同军队的心脏,部属如同军队的四肢,将帅意志坚定,部属就会勇敢作战;将帅犹豫不决,部属就会迟疑失灵。

尉缭把军队作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系统,论证了将帅在这一系统中的神经中枢地位,同时还清楚地说明了将帅与士卒在战争作用问题上的辩证关系。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