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的文学意义是什么 楚辞含义

1、《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由于诗歌的形式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物产和方言词汇,所以叫“楚辞”。

《楚辞》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代表作是《离骚》,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为“骚体”。

西汉末年,,刘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辑录成集。

《楚辞》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不仅开启了后来的赋体,而且影响历代散文创作,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

他创作了《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不朽作品。

在屈原的影响下,楚国又产生了宋玉、唐勒,景差等楚辞作者。

现存的《楚辞》总集中,主要是屈原及宋玉的作品;唐勒、景差的作品大都未能流传下来。

楚辞的特征,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顾可谓之‘楚辞’。

”这一说法是正确的。

除此而外,《楚辞》中屈、宋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风俗习尚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段、浓郁的抒情风格,无不带有鲜明楚文化色彩。

这是楚辞的基本特征,它们是与中原文化交相辉映的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战国时期楚国文学总集。

西汉刘向辑,东汉王逸章句。

原收楚人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的辞赋共十六篇,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

该书以屈原的作品为主,其中《离骚》、《九歌》、《天问》等篇保存了较多的历史资料和神话传说,可供治史者参考。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名平。

初任楚怀王左徒、三闾大夫。

因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联齐抗秦,受怀王稚子子兰及靳尚等人谮毁而革职。

顷襄王时,屈原被放逐,他无力挽救楚之危亡,又无法实现政治理想,遂投汨罗江而死。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

这篇宏伟的政治抒情诗表现了作者的进步理想,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不懈斗争,和斗争中所遇到的挫折及自己的苦闷。

屈原常常征引历史以抒发情怀,从中寻找经验教训,“上述唐、虞、三后之制,下序桀、纣、羿、浇之败,冀君觉悟,反于正道而还己也。

”其中有些地方可以和史书互相参证补充,例如《离骚》云:“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

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巷。

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天封狐。

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

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

日康娱以自忘兮,厥首用夫颠陨。

夏桀之常违兮,乃遂焉而逢殃。

”此段所述夏代历史相当完整,可与《左传》互相参看,而补《史记·夏本纪》不言羿、浞之事的疏漏。

此外,从《离骚》中关于羲和、望舒、飞廉、丰隆、宓妃的记述,也可窥见上古神话传说的一斑;而“摄提贞于孟陬兮,唯庚寅吾以降”,则是考证古代天文历法的资料。

《九歌》本为古代乐歌,相传是夏启从天上偷来的。

屈原在民间祀神乐歌基础上创作的《九歌》,袭用了古代乐歌的名称,共十一篇。

其中保存了关于云神、山神、湘水神、河神、太阳神等的神话故事,是研究上古民俗和楚文化的珍贵资料。

《天问》是一首长诗,它对自然宇宙和社会历史提出的一百七十多个问题中,保存了许多神话传说和古史资料。

例如,关于鲧、禹治水的传说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就涉及鲧和鸱龟的关系,禹和鲧治水方法的不同,禹治水时曾得应龙之助,禹娶涂山氏女等细节;关于后羿的传说所提的问题又涉及后羿射日,射河伯而妻雒嫔,被寒浞杀害等细节。

关于商之始祖契,以及自契至汤的历史,文献资料十分缺乏。

《天问》透露了许多关于这段历史的重要线索,其中涉及契、王季、王亥、王恒、上甲微等殷人先公先王的内容,尤为宝贵。

始见于《史记??酷吏列传》。

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

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

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3、中国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造的一种韵文形式。

楚辞的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司马迁的《史记·酷吏列传》。

在汉代,楚辞也被称为辞或辞赋。

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承袭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共16篇辑录成集,定名为《楚辞》。

楚辞遂又成为诗歌总集的名称。

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故楚辞又称为骚或骚体。

楚辞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发展起来的,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

由于地理、语言环境的差异,楚国一带自古就有它独特的地方音乐,古称南风、南音;也有它独特的土风歌谣,如《说苑》中记载的《楚人歌》、《越人歌》、《沧浪歌》;更重要的是楚国有悠久的历史,楚地巫风盛行,楚人以歌舞娱神,使神话大量保存,诗歌音乐迅速发展,使楚地民歌中充满了原始的宗教气氛。

所有这些影响使得楚辞具有楚国特有的音调音韵,同时具有深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浓厚的巫文化色彩。

可以说,楚辞的产生是和楚国地方民歌以及楚地文化传统的熏陶分不开的。

同时,楚辞又是南方楚国文化和北方中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春秋战国以后,一向被称为荆蛮的楚国日益强大。

它在问鼎中原、争霸诸侯的过程中与北方各国频繁接触,促进了南北文化的广泛交流,楚国也受到北方中原文化的深刻影响。

正是这种南北文化的汇合,孕育了屈原这样伟大的诗人和《楚辞》这样异彩纷呈的伟大诗篇。

《楚辞》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的出现,打破了《诗经》以后两三个世纪的沉寂而在诗坛上大放异彩。

后人也因此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

风指十五国风,代表《诗经》,充满着现实主义精神;骚指《离骚》,代表《楚辞》,充满着浪漫主义气息。

风、骚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的两大流派。

注本是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

《四库全书总目》说:「初,刘向裒集屈原《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而各为之注。

」但刘向编定的《楚辞》16卷原本已佚。

《楚辞章句》即以刘向《楚辞》为底本,它除了对楚辞做了较完整的训释之外,还提供了有关原本的情况。

在《楚辞章句》的基础上,南宋洪兴祖又作了《楚辞补注》。

此后,南宋朱熹著有《楚辞集注》,清初王夫之撰有《楚辞通释》,清代蒋骥有《山带阁注楚辞》,等等。

他们根据己见,作了许多辑集、考订和注释、评论工作。

《楚辞》中《九叹·思古》道:冥冥深林兮树木郁郁。

山参差以崭岩兮,阜杳杳以蔽日。

悲余心之悁悁兮,目眇眇而遗泣。

风骚屑以摇木兮,云吸吸以湫戾。

悲余生之无欢兮,愁倥偬於山陆。

旦徘徊於长阪兮,夕彷徨而独宿。

发披披以鬤々兮,躬劬劳而瘏悴。

魂俇々而南行兮,泣沾襟而濡袂。

心婵媛而无告兮,口噤闭而不言。

违郢都之旧闾兮,回湘、沅而远迁。

念余邦之横陷兮,宗鬼神之无次。

闵先嗣之中绝兮,心惶惑而自悲。

聊浮游於山狭兮,步周流於江畔。

临深水而长啸兮,且倘佯而氾观。

兴离骚之微文兮,冀灵修之壹悟。

还余车於南郢兮,复往轨於初古。

道修远其难迁兮,伤余心之不能已。

背三五之典刑兮,绝洪范之辟纪。

播规矩以背度兮,错权衡而任意。

操绳墨而放弃兮,倾容幸而侍侧。

甘棠枯於丰草兮,藜棘树於中庭。

西施斥於北宫兮,仳倠倚於弥楹。

乌获戚而骖乘兮,燕公操於马圉。

蒯聩登於清府兮,咎繇弃而在野外。

盖见兹以永叹兮,欲登阶而狐疑。

乘白水而高骛兮,因徙弛而长辞。

叹曰:倘佯垆阪沼水深兮,容与汉渚涕淫淫兮,

锺牙已死谁为声兮?纤阿不御焉舒情兮,

曾哀忄妻欷心离离兮,还顾高丘泣如氵丽兮。

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赋。

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在楚国民间歌谣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体诗。

和《诗经》相比,篇幅较大,句式较长。

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风土物产、世态人情,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地方特点。

楚大夫屈原是它的创造者。

与他同时代的楚国作家还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

他们都效仿屈原写出了这类体裁的作品。

它的名称最迟到汉初已有之,《史记-酷吏列传》的《张汤传》中曾出现这一名词。

这类体裁的作品,屈原所作最多,质量最高,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离骚》是其代表作,全篇曲折变化,起落无际,浪漫主义色彩极浓,并广泛运用比兴手法,通过具体形象构成悠远的意境,波澜壮阔而又结构完美,对楚辞和后代的文学创作影响极为深远,故后人称楚辞“骚体”。

至汉代,出现大量模拟屈原的作品,作者并非都是楚人,但是各从内容到形式都与这种文体相近,故也称为楚辞。

文学史上,常以“风”、“骚”并称,“风”指《诗经》,主要是《国风》;“骚”即指屈原等人的作品。

后人常以“风骚”来概括中国古代诗歌的渊源和传统。

也指诗歌总集名。

西汉刘向辑。

收入屈原、宋玉、景差、唐勒以及西汉贾谊、淮南小山、东方朔、严忌、王褒等人和刘向自己的作品,共16篇。

后东汉王逸增入已作《九思》成17篇。

主要注本有:《楚辞补注》、《四部丛刊》、《四部备要》,包括东汉王逸的章句和宋代洪兴祖的《补注》;《楚辞补注》,南宋朱熹撰,有单行本及《古逸丛书》本等,计8卷;《山带阁注楚辞》,清蒋骥撰,有中华书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