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散文的作家 [一些名作家写菊的散文]

1、《重阳里有最美的菊花》

作者:汪曾祺

菊花品种甚多,在众多的花卉中也许是最多的。

首先,有各种颜色。

最初的菊大概只有黄色的。

“鞠有黄华”、“零落黄花满地金”,“黄华”和菊花是同义词。

后来就发展到什么颜色都有了。

黄色的、白色的、紫的、红的、粉的,都有。

挪威的散文家别伦·别尔生说各种花里只有菊花有绿色的,也不尽然,牡丹、芍药、月季都有绿的,但像绿菊那样绿得像初新的嫩蚕豆那样,确乎是没有。

我几年前回乡,在公园里看到一盆绿菊,花大盈尺。

其次,花瓣形状多样,有平瓣的、卷瓣的、管状瓣的。

在镇江焦山见过一盆“十丈珠帘”,细长的管瓣下垂到地,说“十丈”当然不会,但三四尺是有的。

北京菊花和南方的差不多,狮子头、蟹爪、小鹅、金背大红……南北皆相似,有的连名字也相同。

如一种浅红的瓣,极细而卷曲如一头乱发的,上海人叫它“懒梳妆”,北京人也叫它“懒梳妆”,因为得其神韵。

2、《雏菊的披肩》

作者:鲍尔吉·原野

花里的孩子名为雏菊,秋天也不衰老,不生长皱纹和白发。

它有一副鲜艳的披肩。

雏菊的披肩好像是英国都铎王朝的装束,花瓣从胸前环绕到后背,像防止吃饭洒汤的围嘴,像公鸡的颈羽。

雏菊开遍了北亚的原野,它的披肩盛满了阳光和露水。

露水从花瓣流入花蕊时,雏菊再次称赞造物主给了它一副披肩。

晨雾封锁了土地,好像天空的牛奶洒了,地面的乳汁比江河宽阔。

雏菊闭上眼睛嗅白雾的气味,嗅不到牛奶味,只有潮湿的泥土的腥气,更不能用碗喝。

阳光照下来,雏菊的花瓣像涂了显影液,慢慢从白雾里清晰,好像云里栽的花。

雏菊遍地开放,但每一朵都孤单。

我看到一个孩子单独站立时,感到了他的孤单。

我们愿意看到孩子和他的父母亲在一起,更愿意看到孩子的手被大人握在手里。

可是谁领走雏菊呢?山峰领它走吗?小杨树领它走向河边?雏菊从小到大都是一个小大人,它不怕孤单,它有披肩。

扩展资料:

菊花与传统节日

民间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由于菊花斗寒的独特品性,所以使得菊花成为生命力的象征。

在古人那里,菊花有着不寻常的文化意义,认为它是“延寿客”“不老草”,可使人老而弥坚。

菊花与诗词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使得一花一草、一石一木都成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对象,而菊花正是历代诗人吟诵的主题之一,留下了大量的优美词章。

这些菊花诗词,正是菊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菊花与饮食文化

菊花被誉为“长寿花”“延龄客”。

我国食用菊花的历史十分悠久,文人雅士常以菊代茶,并赋诗吟颂。

菊花可以酿酒,制茶作为饮料,菊苗可以作菜食用,所以菊花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欢迎,宋代《全芳备祖》对这方面的记述就非常详尽和深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