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山村教师汪昌祥解说词:霍拉山村解说词

隆冬时节的尼麻隆村,已经不见了乡亲们在田地里忙碌的身影,整个村庄笼罩在冬日猎猎的寒风中,似乎没有了一点生机,但村庄中央的尼麻隆小学却依旧飘扬着鲜红的国旗,一阵阵朗朗的读书声萦绕在山村上空,给贫瘠的山村增添了不少动听的音符。身患癌症的汪昌祥老师,已经在尼麻隆小学默默耕耘了34个春秋,在这里,他用自己顽强的生命和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比忠诚,诠释了一名普通的山村人民教师的优良品质和高尚情操。

1974年,初中毕业的汪昌祥毅然回到家乡--湟中县拦隆口镇尼麻隆村任民办教师,尼麻隆村四面环山,十分偏僻,是个纯脑山村。由于村子小、学生少,村小学校只是一个仅有两名教师的教学点。当时的教学条件很差,老师和学生们只能挤在用竹帘隔开的小教室里上课,泥土砌成的土台子就是学生的凳子,几块木板一拼便是课桌。然而,艰苦的环境没能难倒汪昌祥,因为他明白,要想改变贫困,就必须让村里的娃娃们有学上,孩子们只有学到了知识,村子才会有盼头。日子在平凡的重复中一天天度过,平静、清苦、单调,便是这位山村教师的全部生活。

辛勤的工作换来的是一茬又一茬优秀的学生,同时也让汪昌祥实现了人生的最高追求。1984年,汪昌祥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从在党旗下宣誓的那天起,他暗暗下定了决心:要将一生奉献给农村的孩子们,做一个好老师、好党员,把全部的热情献给党的农村教育事业。1986年,上级部门推荐他去乡上任职,对于一名民办教师来讲,能捧上国家的铁饭碗,这无疑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但经过细细思量后,他最终还是选择留在了尼麻隆小学,他说:"我舍不得这些孩子,教书是我的最爱,我愿意做一辈子教书育人的乡村教师。"他用人生最美好的34年,兑现着对党的承诺,兑现着对农村孩子们的承诺,他用共产党员特有的坚定和执著谱写了一曲华美的生命之歌。

1987年,汪昌祥从民办教师转正为公办教师,由于工作出色,又调任至四营乡中心小学任校长。正当事业蒸蒸日上之时,1991年底,37岁的他积劳成疾,住进医院,被确诊为胃癌。

一次次抽血,一次次检查,一次次化疗,对汪昌祥本就清贫的家庭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治疗停了下来,汪昌祥渐渐陷入了绝望。就在这时,全校师生都积极主动的行动了起来,你一元、我一元的为他捐助了1700元医药费,送到了他的病床前。看着手中1元、2元、10元透着浓浓师生情和同志情的纸币,他顿时泪流满面......

经过手术,汪昌祥的胃被切除了三分之二。1992年4月,出院未满3个月,他刚可能床走动,就拄着拐杖回到了学校。同事们劝他多休息,他却说,"我离不开学校,更离不开自己的学生,再累再难,也要把自己的学生教好,就是倒,也要倒在自己的三尺讲台上"。不得以,学校给他安排了较轻的课程,但这对他而言,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每次上课,只要是站在讲台上,剧烈的疼痛就让他直冒冷汗,低血压也经常使他阵阵眩晕。然而,这些困难并没有难倒他,他经常是趴在讲台上休息一会儿,然后继续讲课,实在是站不动了,他就将学生带到宿舍,躺在炕上继续讲课。

在身患癌症的17年里,汪昌祥做了两次大手术,胃切除了四分之三,前后共住院28次。还出现了椎基底供血不足、丙肝、低血压、前列腺炎、肝功能损伤、脑血管供血不足、胆结石、右耳轻度发聋等七八种并发症,身体上的病痛,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他。然而,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汪昌祥却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教学成绩。他所带班级的学生参加的56次期末考试中,52次获得全镇32个班级中的前两名。2006年以来,全班75%的学生数学成绩达到满分。

汪昌祥的家庭很贫困,1991年他住院时,不仅花光了家里全部的积蓄,同时还欠下了一大笔外债。屋漏偏逢连天雨,偏偏在这个时候,他的妻子右腿又被手扶拖拉机轧断,由于没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