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寒江上有怀作者简介]早寒江上有还

谢朓(464—499)字玄晖。

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

南朝齐著名诗人。

出身世家大族,祖、父辈皆刘宋王朝亲重,谢眺高祖据为谢安之兄,祖母是史学家范晔之姐。

父谢纬,官散骑侍郎,母亲为宋文帝之女长城公主,与谢灵运同族,经历有些类似,时与谢灵运对举,亦称小谢。

初任豫章王太慰行参军,后在随王萧子隆、意陵王萧子良幕下任功曹、文学等职,颇得赏识,为“竟陵八友”之一。

公元495年出任宣城太守,故有谢宣城之称。

后因告发岳父王敬则谋反事受赏,举为尚书吏部郎。

后被诬陷死于狱中。

现存谢朓诗二百多首,其中山水诗的成就很高,观察细微,描写逼真,风格清俊秀丽,一扫玄言余习。

写景抒情清新自然,意境新颖,富有情致,且佳句颇多。

如“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天际识归舟,云中辩江树”(《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游东田》)等,至今脍炙人口。

谢朓家世既贵,少又好学,为南齐藩王所重。

初为太尉豫章王萧嶷行参军,迁随王萧子隆东中郎府,转王俭卫军东阁祭酒,后为随王镇西功曹,转文学。

永明九年(491),随王为荆州刺史,“亲府州事”,谢朓也跟着到了荆州,“以文才尤被赏爱”。

后调还京都,任新安王中军记室,兼尚书殿中郎,又为骠骑谘议,领记室,掌霸府文笔,又掌中书诏诰。

建武二年(495)出为宣城太守,后迁尚书吏部郎。

东昏侯永元元年(499),始安王萧遥光谋夺帝位,谢朓不预其谋,反遭诬陷,下狱而死。

谢朓青年时代即以文学知名,曾参与竟陵王萧子良西邸的文学活动,是“竟陵八友”之一。

谢朓诗歌创作的主要成就是发展了山水诗。

《隋书·经籍志》有《谢朓集》12卷,《谢朓逸集》1卷,均佚。

明人收集遗佚,重为编定,刻本甚多。

通行本有《四部丛刊》影明抄本。

今人郝立权有《谢宣城诗注》(1936)。

在"竟陵八友"中,他的成就最高。

谢眺在西邸创作的诗歌,题材比较狭窄,除了游宴应酬之外,就是咏物,如《咏风》、《咏竹》等。

这类咏物诗虽略有寄托,但主要是求其形似。

还有不少是模拟汉魏晋宋的乐府民歌。

这部分作品虽然不曾反映重大的社会内容,但表现闺情,具有一定的生活气息。

自从随府赴荆州以后,他的诗歌创作有了新的开拓,特别是经历了政治风波,出任宣城太守以后他的诗歌无论内容或者形式,都取得了新的成就,他不仅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表现山川之美和自己的生活感受,还创作了诸如《赛敬亭山庙喜雨》、《赋贫民田》等诗歌,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

谢眺诗歌创作的主要成就是发展了山水诗。

晋宋以后,山水文学产生了,但多少还受玄言诗的影响,总带点玄理。

谢灵运的山水诗就是如此。

谢眺和谢灵运同族,世称"二谢",谢灵运为大谢,谢眺为小谢。

小谢诗学大谢,都善于模山范水,以山水诗见长;但二人的诗境和诗味却有别。

大谢的山水诗仍然带有一些"玄言"的色彩,小谢的山水诗则抒发了思想感情,玄言诗的影响差不多已被消除殆尽。

谢眺的山水诗把描写景物和抒发感情自然地结合起来。

他浮沉于政治旋涡之中,目睹仕途的险恶和现实的黑暗,因此常常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现出对于宦途的忧惧和人生的苦闷。

《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中写道:"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徒念关山近,终知返路长。

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

引领见京室,宫雉正相望","常恐鹰隼击,时菊委严霜。

寄言罻罗者,寥廓已高翔。

"正表现了这种□徨的心情,诗中的景物也因此笼罩了凄凉的气氛。

他一生游宦于诸王府邸之间,不能不写些"颂帝功"、"颂藩德"的应命之作。

这类作品也常常通过景物来表现颂扬之意,如《随王鼓吹曲十首》中的《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既是一曲颂歌,也是一幅壮丽的图画。

不管是何种情感意趣,都可以借山川景物来表现,而且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这是谢眺诗歌的重要特点,也是他对于诗歌艺术发展的重要贡献。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255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