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的名句是哪一句 [相见欢的名句]

相见欢的名句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

格律:

⊙○⊙●○△

●○△

⊙●⊙○

○●●○△

●⊙▲

⊙○▲

●○△

⊙●⊙○

○●●○△

(○平●仄△平韵▲仄韵)

说明:

相见欢◎秋闺李煜(南唐后主)

〔题考〕本调昉于唐,正名〔相见欢〕,南唐后主作此调时已在归宋之后。

故宫禾黍,感事怀人,诚有不堪回首之悲,因此又名〔忆真妃〕。

又因为此调中有「上西楼」、「秋月」之句,故又名〔上西楼〕、〔西楼子〕、〔秋夜月〕。

宋人则又名之为〔乌夜啼〕。

【词苑丛谈】云:「南唐李后主乌夜啼词最为凄惋,词曰:『无言独上西楼』云云。

」顾〔锦堂春〕亦名〔乌夜啼〕;且〔秋夜月〕亦另有八十二字正调,此所应细辨者也。

又有一名曰〔月上瓜洲〕。

〔作法〕本调三十六字。

凡两用韵,前半皆用平韵。

第一句六字,一、三字平仄可不拘。

第二句与"捣链子"第二句同。

第三句为九字句,于第四字略断作豆,但也有于第六字断句者。

(万氏【词律】)此等九字句尽可先成七言一句,而后再寻两字冠之。

后主此词正用此法。

后半起二句换仄韵最宜注意。

万氏【词律】云:「断乱二字,是换仄韵,各谱具失注,是使学者失去二韵,其误甚矣。

」第三句仍协平韵,与前半第二句同。

末句亦为九字句,句法与前半末句无异。

无言独上西楼,

⊙○⊙●○△(平韵)

月如钩,

●○△(协平韵)

寂寞梧桐、

⊙●⊙○(豆)

深院锁清秋。

○●●○△(协平韵)

剪不断,

●⊙▲(换仄韵)

理还乱,

⊙○▲(协仄韵)

是离愁。

●○△(换前平韵)

别是一般、

⊙●⊙○(豆)

滋味在心头。

○●●○△(协平韵)

相见欢

作者: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1。

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2。

簪缨散3。

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4。

【全部注释】

1.金陵:即南京。

西楼:一般泛指高楼,李煜《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此处应指南京城楼。

2.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金兵南侵,汴京陷落,徽、钦二帝被掳北上事。

3.簪缨散:簪缨指仕宦冠服,骆宾王《帝京篇》:"簪缨北阙来。

"此借指仕族逃散流亡。

4.倩:通"请"。

扬州:时处于宋金对峙前方,屡受金兵进犯,建炎三年(公元1130年)几被焚烧破坏殆尽。

【赏析】

宋钦宗靖康末年(公元1127年)四月,金兵南犯汴京,徽、钦二帝被掳北上,北宋灭亡,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耻"。

同年,赵构率众南渡,在南京称帝,号建炎,是为南宋高宗。

朱氏此词即作于是年秋天到达南京时,词中伤世念乱、慷慨无限,被陈廷焯《词则》誉为"笔力雄大,气韵苍凉"。

上片写登金陵城楼所见之景,清秋萧瑟、夕阳西垂,均寓悲凉无力之慨;"大江流"三字,则暗用谢眺《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成句,寄托故园之思。

下片由景入事,直指时局,以"几时收"之问传达无限悲愤及忧虑。

收篇欲请悲风吹泪到前线扬州,则逗露亲身赴战、收复北地的愿望。

(见百度百科)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389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