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李邕一诗,李邕后来接受李白了吗】 李白的诗上李邕

上李邕一诗,李邕后来接受李白了吗

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这一年,中国诗坛上的两位巨星杜甫和李白同在古齐州(即今济南市),并且游踪齐鲁,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

杜甫到来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到北海,即今山东的益都。

时任北海太守的李邕坐不住了,连日赶往齐州与杜甫会面。

这可是一件不得了的盛事。

时李邕68岁,早已名满天下,杜甫此时才是个33岁的后生,名声远没有达到诗圣的程度。

但李邕慧眼识珠,他已经预见到了这颗新星的万丈光焰。

可惜他没有看到。

会见的欢宴就安排在新建的历下亭上。

李邕、杜甫、李之芳在座,可能还有许多齐州的知名人士出来作陪。

特别应该提到的是李白这时也在齐州。

天宝三年,他与杜甫在洛阳相遇,结伴东游。

他信奉道教,正在紫极宫受道录,不知是道规使然,还是没有接到请帖,或许还有其他原因,这位极善饮的诗人没有来喝这杯酒,否则历下亭上一定会留下李白的诗作了。

李邕与杜甫把酒长谈,论诗论史,也谈及了杜甫的祖父杜审言,这让杜甫十分感激。

就在这次欢宴中,杜甫留下了“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佳句。

李邕愿意结交名士是出了名的。

史载:“邕素负美名,频被贬斥,皆以邕能文养士。

”李邕鬻文获金,可以用来支付他结友交游的巨大开销,可是鬻文的事也不是常有的,总有手头拮据的时候。

每逢这种时候,他就有挪用公钱之嫌。

杜甫和李白在天宝四年分别见到李邕的时候,他身上刚刚发生了一段死里逃生的故事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唐玄宗泰山封禅回归长安,车驾路过汴州。

李邕从陈州赶过来谒见,并接连献上几篇辞赋,深得玄宗赏识。

于是李邕就有点飘然,自我吹嘘凭自己的才华“当居相位”。

那时李邕只是陈州刺史,这话说得忒大了点。

偏偏这话叫中书令张说听见了,不久李邕在陈州任上挪用公钱事发,张说将旧账端出。

两笔账一块算,下狱鞫讯:罪当死。

这时候幸亏有个叫孔璋的许州人上书玄宗皇帝要救李邕,那封奏疏写的真是好,打动了唐玄宗,免去李邕死罪,贬为钦州遵化县尉。

而孔璋流配岭西(现今广东)而死。

这两个以生死相交的人始终没有见上一面。

孔璋的奏疏基本概括了李邕的生平功过。

这篇情真义切的文字更增加了李邕身上的传奇色彩,尤其让仕途失意、蔑视权贵的李白景仰。

李白也深怀济人之心,有着散尽千金的豪爽,来到齐鲁之邦,他自然要去拜访这个传奇中人。

就在天宝四年,他们相见于益都李邕任上。

李白时年44岁。

李白在益都听到了另一个李邕见义而舍己相助的传奇故事。

这里有一个女子,丈夫被人谋害。

女子持刀复仇,刺杀真凶而获狱,罪当极刑。

这时候李邕奋不顾身上疏朝廷,救下女子,由此李白写下了叙事乐府《东海有勇妇》:“学剑越处子,超腾若流星。

捐躯报夫仇,万死不顾生。

白刃耀素雪,苍天感精诚……豁此伉俪愤,粲然大义明。

北海李使君,飞章奏天庭。

舍罪警风俗,流芳播沧瀛。

名在烈女籍,竹帛已荣光。”

送别杜甫和李白后两年,李邕就遭到奸相李林甫的政治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