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对姜夔到底是什么评价] 王国维怎么评价

有境界与无境界

让我们从王国维对姜夔的批评开始走近姜夔:

“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

终不能与第一流之作者也。

”——《人间词话》第四十二则

“南宋词人,白石有格而无情。

”——《人间词话》第四十三则

从中不难看出,王国维是以“境界说”为前提,着眼于“格调”与“意境”来衡量词之高下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第一则就提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有高格,自有名句。

”又进一步解释说“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境非独谓景物也。

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正是从这个角度,王国维认为姜夔的词虽然在格律音韵方面超乎众人,但却在抒写真景物,真性情方面,显得没有深意,缺少言外之味,弦外之响。

一般来说,能否写出真景物、真感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词人的生命体验是否深刻。

姜夔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

也可以说他一生都是落魄潦倒,而他在几十年悲伤岁月里在做着不屈的恒久挣扎,并把这种挣扎转化为文字,把自己人生的悲哀融入诗词。

既有着深刻的生命体验,应该能写出深刻真挚的词句。

为什么王国维会说他“有格而无情”呢?王国维认为,词人有主观之词人,有客观之词人。

主观词人强化自己的内心体验并能使之极端外化为文字,如李煜、如李清照,强烈的主观情绪一览无余,读者很容易被感染而产生共鸣。

而客观词人却往往比较克制,注重以理化情,即使极度的悲喜也要曲折婉转地表现,因为内敛,所以我们往往只看看字句本身的美,而很难体会到词人内心的愁肠百结。

如温庭筠,如晏殊,如欧阳修。

姜夔应该也属于客观词人。

所以他的风格便是清空骚雅、深幽蕴藉。

清·刘熙载《艺概》卷四评姜夔词曰:“白石才子之词,稼轩豪杰之词。

才子、豪杰,各从其类爱之,强论得失,皆偏辞也。

姜白石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

拟诸形容,在乐则琴,在花则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