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中关于孝顺【有关孝的三字经】

三字经中与孝悌有关的文字有:

1、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译文】为人子女,从小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2、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译文】东汉人黄香,年方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榜样。

3、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译文】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4、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译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扩展资料: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中国三大国学启蒙读物。

《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孝是儒学伦理中重要的内容,它具体规范了封建时代子女必须对父母及其他长辈履行的义务。

在儒学伦理里,父母必须照顾好自己的子女,将他们抚养成人,相应地,子女在父母年迈之时,也必须作出回报,尽赡养老人的义务,这就是“孝”。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为人处世必须拥有的一个高尚品质,孝者,才是真正的人。

作为现代人,我们应该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需要出发,“孝”的思想观念加以重新审视,批判的继承其精华,为当代的家庭道德建设服务。

首先要有孝心,我们应当尊重、关心父母,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尽可能满足父母的物质和精神需要。

说话和蔼,非原则的事情多钱让,批评和建议要委婉、耐心。

其次,奉养父母,善事父母,当父母年迈时,应尽可能保障和满足其生活需要。

再次,尊敬父母,孝顺父母,关心其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最后,要重精神慰籍。

物质生活有了保障之后,父母们最期盼和最渴求的是子女的精神慰籍。

尤其现在独居老人更希望子女多一些陪伴,这比给他们现金和礼品要更能温暖老人们的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