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语录翻译:先秦诸子语录20则翻译

先秦诸子语录翻译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译文】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评析】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

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

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注释】施:旧读shì,动词。

众:指众人。

尧舜:传说中上古时代的两位帝王,也是孔子心目中的榜样。

儒家认为是“圣人”。

病诸:病,担忧。

诸,“之于”的合音。

夫:句首发语词。

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

即推己及人的意思。

【译文】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

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

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评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

“推己及人”就做到了“仁”。

在后面的章节里,孔子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这些都说明了孔子关于“仁”的基本主张。

对此,我们到后面还会提到。

总之,这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基本伦理准则,在今天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是说: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国君)把百姓的快乐当做自己的快乐,百姓也会把国君的快乐当做自己的快乐。

把百姓的忧愁当做自己的忧愁,百姓也会把国君的忧愁当做自己的忧愁。

以天下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的忧愁为忧愁。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孟子说:“桀和纣失去天天下,是因为他们失去了人民;失去了人民,是因为失去了民心。

得到天下是有办法的:得到人民,就能得到天下;得到人民是有办法的:得到民心,就得到了人民;得到民心是有办法的:人民想要的就为他们聚集,人民讨厌的不要给他们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诸侯危社稷,则变置。

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祖以时,然而早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孟子说:“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神谷神其次,国君为轻。

所以,得到民。

心的做天子,得到天子欢心的做国君,得到国君欢心的做大夫。

国君危害到土神谷神——国家,就改立国君。

祭品丰盛,祭品洁净,祭扫按时举行,但仍然遭受旱灾水灾,那就改立土神谷神。

”马骇舆,则君子不安与舆;庶人骇政,则君子不安位。

马骇舆,则莫若静之;庶人骇政,则莫若惠之。

选贤良,举笃敬,兴孝悌,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

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马惊恐车,那么君子就不能安坐在车上;平民百姓惊恐政事,那么君子就不能安坐政位。

马惊恐车,就不如使马安静;平民百姓惊恐政事,就不如给他们实惠。

选拔贤能的人,推举忠厚恭敬的人,提倡孝敬和友爱,收养孤寡之人,补助贫穷的人,如果这样,那么平民百姓就会安心政事政局,然后君子也就会安于政位。

传说:“君主,是船;平民百姓是水。

水能承载船只,也能倾覆船只。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天的道不正象拉弓射箭吗?高了就压低些,低了就抬高些,有多余的就减少些,不足的就补充些。

天的道减少有余的补足不足的,热闹的道却不是这样,而是减少不足的补充有余的。

谁能把有余的拿来补充不足的?只有有道的人。

因而圣人干完事情却没有仗恃,成功了自己不居功,他不愿意表现自己的贤能。

“故言必有三表,何谓三表?墨子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

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

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

于何用之?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此所谓言有三表也。

”(《墨子·非命上》)因此,立论一定要有三项标准,是哪三项标准呢?墨子说:是推究来历,查清过程,付诸实践。

那么,从哪儿去推究来历呢?要向上去研究古代圣王的事迹

从哪儿去查清过程呢?要向下考察百姓耳闻目睹的实情。

从哪儿去考验实践呢?把它放到政治上去实行,观察它是否符合国家百姓的利益。

这就是立论的三项标准。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

能佚乐之,则民为之忧劳;能富贵之,则民为之贫贱;能存安之,则民为之危坠;能生育之,则民为之灭绝。

(《管子·牧民政令所以能推行,在于顺应民心;政令所以废弛,在于违背民心。

人民怕忧劳,我便使他安乐;人民怕贫贱,我便使他富贵;人民怕危难,我便使他安定;人民怕灭绝,我便使他生育繁息。

因为我能使人民安乐,他们就可以为我承受忧劳;我能使人民富贵,他们就可以为我忍受贫贱;我能使人民安定,他们就可以为我承担危难;我能使人民生育繁息,他们也就不惜为我而牺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