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漫话读后感500 教育漫话读后感

教育漫话读后感

  

  今年十月,是青岛一中第二个读书节,也正值党的十七大召开之时,我又一次拜读了英国哲学家、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洛克的着作《教育漫话》。因他的教育思想主要集中在此书中。

  

  《教育漫话》问世300多年来,被誉为近现代英美文化的瑰宝,至今仍然是教育学界的重要研究对象,是各国教育工作者和父母的必读之书,对近现代英美教育思想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作为书信体,洛克的语言犹如在和亲朋好友话家常,语调亲切平和,道理简单明了,但其所讲的内容却非常深刻,极有启发意义。洛克认为,尊重与羞辱对于儿童的心理是最有力的一种刺激,如果能使儿童爱好名誉,惧怕羞辱,则就使他们具备了一个真正的原则。在此论点之下,洛克提出了培养儿童荣誉感的四种方法。第一。父母是儿童生活中的重要他人,成人应充分利用孩子的归属需要,用鲜明的喜恶态度来使孩子获得最初的是非概念,强化其趋善的意识。假如做父亲的看见子女的行为好,便加以赞扬,看见子女的行为不好,便换上一副冷酷和不理会的脸色,那么,不要多久,儿童就会感到这种不同的态度的。第二,儿童受人尊重或被人羞辱的时候,其他各种可爱的或可厌的事物应该伴随来到。创设条件让孩子体验行为良好或行为不当带来的后果,会强化他们对荣誉的认识,增强喜爱一切德行的情感。第三,洛克提出,除了教育者本人之外,儿童身边其他的人也应配合父母的教育,强化教育效果。父亲或母亲对于儿童给以冷酷的脸色的时候,其余一切的人,都应该对他表示同样的冷淡的态度。这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教育一致性的问题。无疑,只有教育的各方保持一致的态度,才能弥补社会、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真空地带,让孩子养成协调一致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方式。第四,父母应科学地责备和赞扬孩子。儿童的过误有时不能不加以斥责,因而斥责不独应当出自以严肃的、不任情的词句,并且应当背着别人私地里去执行;至于儿童应受表扬的时候,则他们应当当着别人的面前去得到。这告诉我们,培养孩子名誉感必须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

  

  洛克还特别指出,鞭挞或呵斥是应该审慎地避免的。因为这种惩罚的方法,除了使儿童产生一种羞耻或恐怖的心理之外,没有别的好处。这个观点对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尤其重要。部分家长和教师常常会因为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打骂或者当众羞辱孩子,损伤了孩子幼小的心灵,甚至引发儿童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因此,我们认为教育者务必改变以前当众羞辱、训斥孩子,对孩子进行肉体惩罚,动辄就将孩子全盘否定的教育方式。不要把孩子一件事情的做错上升为对孩子人格的抨击和损害。当一个人的名誉受到的损害太深,便有可能出现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实践证明,赏识教育远比威吓鞭挞的教育来得有效。然而,赏识并不是盲目的,当孩子做错时,亦必须使其明白自己错误的原因以及以后做事的方向,从而使得孩子在心里逐步地给自己设置一个方向盘,当孩子能够在你的引导下渐渐用这个方向盘来指导自己的行动时,我们的教育也就成功大半了。正如洛克所说:只有出自内心的羞耻心和不愿见恶于人的畏惧心,才是一种真正的约束。

  

  值得注意的是,洛克是绅士教育的倡导者。他明确提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绅士,即有德性、有学问、有能力、有礼貌的人。他在《教育漫话》中提出的包括德育、智育、体育在内的教育内容以及各项教育的要求和方法,都是同绕着如何培养贵族阶层的上层人物而展开的,这给他的教育思想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在素质教育强调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的今天,我们在借鉴其思想精华的同时,也必须摒弃其糟粕,以使所有的孩子都得到健康的成长。我们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