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五四精神弘扬五四运动材料汇编:纪念五四运动,弘扬五四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总体精神气质。它有着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是一种超越阶级、阶层之上的全民族的精神支柱与凝聚力。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民族精神的民族,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靠的就是威力无比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历史的。一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便是民族精神的积淀史。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包含着一些主要的精神要素:一是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易经》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成为无数仁人志士的人生信条,激励着人们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二是对正义价值的认可与执著追求。孔子的朝闻道,夕死可矣;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杀生成仁,舍生取义,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要义之一。三是忧患意识。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直激励着人们奋发有为、勤政为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感受忧患中超越忧患,并最终达到不忧、不惑、不惧的境界。四是历史责任感。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秋瑾的他年成败利钝不计较,但持铁血报祖国,无不表现出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在中国人的传统思想中,超越个人的衣食之利,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是一种主流意识。这些历代精英提倡和追求的各种高尚精神汇集在一起,便成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世代相传的国魂意识,成为炎黄子孙的立身砥行的精神支柱,成为民族的脊梁。

民族精神是发展的。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如果说《周易》中贯穿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主线,是古代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的话,那么,近代以来一直孕育着现代革新的中华民族精神,万众一心,发愤图强,振兴中华就是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中华民族危机最深重的年代,孙中山先生率先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成为倡导中华民族精神近代革新的第一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先驱们,不仅高举起民主与科学的现代化旗帜,而且第一次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倡导少年中国精神,实现了民族精神的创新。以毛泽东、瞿秋白、方志敏等人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更是坚持把优秀传统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以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为呼唤民族精神谱写下一曲曲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丽诗篇。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长征精神、红岩精神、延安精神又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增添了新内容。新中国成立后形成的为国争光,为民争气的大庆精神;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雷锋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严防死守,战天斗地的抗洪精神等等,都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凝结起来的时代精华。江泽民同志把当代的民族精神归结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些精神经过共产党人的大力倡导和身体力行,已经逐渐升华为最本质、最深刻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也是现实的。不同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不同的,同一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民族精神的内涵也不相